【台地創生】喜歡地方,可以有一百種理由與一千個方法
  • 首頁
  • 共好行動
  • 社造學校
  • 創生筆記
  • 台地夥伴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聯絡我們
圖片
Access Octomono Masonry Settings

【社造學校】尾野老師與「光輝塾」

11/13/2021

0 評論

 
「社區營造學校」(社造學校)是什麼?
 
社區在哪裡?營造的方式是什麼?學校長什麼樣子?第一次聽到社造學校的人,通常都會在心中浮現這些疑問,腦中浮現台灣各鄉鎮推動社區營造的案例,而後看見一群人正襟危坐,在教室裡聽著前方的講師上課,桌上放著厚厚一本關於社區營造的課本……
 
然而實際上的社造學校是,一群不同世代、背景的人,每個月一次地聚集在社區中的各個空間,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想法,偶爾認真對話討論,有時輕鬆吃吃喝喝,未必要有明確的課程、教材,人與人之間的連結、交流, 便是互相學習的起點。
圖片
社造學校創辦人尾野寬明|圖片來源:光輝塾官網
談及社區營造的意象,許多人會將公部門的政策運作、社區的環境硬體建置、居民們的行動參與等概念交融,但若回歸本質,「社區」其實就象徵一群人的聚集,「營造」則代表實際採取的行動,「學校」蘊含不斷成長的意義,因此所謂社區營造學校,其實就是一場接著一場的「行動者培育計畫」。

​
「一年培育十個人,十年後,社區就會有一百個行動者。」
 
這是社造學校的創辦人尾野寬明,一直以來所懷抱的信念。2011年,他於加賀市設立第一間社造學校「光輝塾」,以「地域課題解決塾(まちづくり学校)」的概念到日本各地區設立分校,至今已有23個社區在用各自的方式運作。

​台地創生的「狸山塾」,便是第24所認證分校,也是第一所設立於日本海外的社區營造學校。
圖片
圖片來源:光輝塾粉絲專頁
圖片
圖片來源:光輝塾粉絲專頁
即便各分校有自己獨特的運作方式,社造學校仍有其基本的運作方式:
 (1) 十人左右,背景多元的參與成員
 (2) 為期半年,平均每個月一次聚會
 (3) 自我探索,找出自己的方向行動
 (4) 連結共好,夥伴和社區都是資源

在半年六次的課程中,參與成員從陌生到熟識,想法從概念化為具體,課堂上除了交流分享,也安排企劃、簡報等課程,成員在實踐自身計畫的同時,也能獲得身旁夥伴的支持、建議,最後的公開發表會,再向更多人分享自己的行動成果。

​在王立中老師(東京裏物語)的社造學校系列文章中,便詳細的介紹了社造學校的運作模式、尾野老師創辦社造學校的歷程,以及實際參與光輝塾的經驗。透過這些方式,台地創生團隊也正嘗試著在台灣,找出屬於我們自己的運作方式,也於是有了接下來的故事──「狸山塾」。
圖片
0 評論



發表回覆。

服務項目

共好行動
社造學校
​
創生筆記

台地創生

台地夥伴
團隊介紹
​聯絡我們​

工作站聯絡資訊

325 桃園市龍潭區龍新路三和段1392之1號​
諮詢專線:(03) 479-1925
合作接洽:daichisousei@chisou.co
©台地創生 2021.
​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首頁
  • 共好行動
  • 社造學校
  • 創生筆記
  • 台地夥伴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