狸山塾的成員來自各方,每一期的組成背景都不同,這是社造學校的特色,卻也是運作上最大的挑戰。在第一期的課程中,參與成員的平均年齡較低、工作經驗較少,幾位仍在學的大專青年,都仍在建構對自我和未來的認知,然而第二期的學員們,有人事業繁忙、或屆齡退休,也有人已走在創業或領導團隊的路上,儘管生活仍有起伏,但大多都已發展出自己慣有的模式,去工作、生活、與人互動。
也於是當講師要帶著這些「大人」,像孩子初入學般去練習自我介紹、描繪願景,或如引導青少年去探索初心、自我對話,那感覺就像聖修伯里筆下的小王子,斜著頭望向那些在生活中互相追逐的大人,默默地喃喃自語:「真正重要的東西,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。」 這就好像王立中老師,在每次的課程中不斷提醒的,真正的挑戰不在於學會工具、方法,而是在於想法、心法的突破,而那同時也是在諸多自我成長或創業企劃的課程中,最容易被忽視的。社造學校中的講師,並非上對下的指導身份,而是以一種引導、詢問的方式去給予回饋,接著靜候另一個生命的心底兀自響起回音。 課程中每次7分鐘的作業分享,大家會拿起手邊的便利貼,寫下自己給夥伴們的心得小語,那可以是疑問、可以是鼓勵,也可以單純以一個他者的視角,去讓對方看見不一樣的自己。第二期的狸山塾課程,如今已進行到期中,願夥伴們在忙碌的生活中,也能偶爾停下腳步,寫一張便條紙給自己,等到下次再相見的時候,也許就能更自在地和彼此分享,這些日子又發現了哪些,真正重要的東西。
0 評論
發表回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