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訂於下周日(4/10)開始舉辦的狸山塾第三期課程,因近期國內疫情升溫的關係,主辦團隊決定將時程延後,至五月中再恢復舉行。
已經報名成功的學員,將個別通知後續的課程時間,若還有想要再加入課程的夥伴,也歡迎再私訊我們報名課程喔!
0 評論
【狸山塾第三期|招生資訊】
【狸山塾二期 ● 成果發表會】經過了幾個月的互相陪伴,狸山塾第二期的學員們,終於來到期末的成果發表會,同時也是六堂課的最後一次課程。大家再次相聚在小布麵包,分享自己在課程中的心得、成長,重新檢視當初設定的目標,而透過網路和親友們的宣傳,也有不少新夥伴來到發表會,在輕鬆交流的氛圍中,認識了社造學校的運作模式。 社造學校的系統源自於日本,當初的創辦人尾野寬明,以加賀市為起點在各地設立分校,雖然社造學校有一定的運作模式和規則,但這些分校也都在各地長出了自己的特色,尾野老師則會以顧問的角色支持、參與。狸山塾作為海外的第一間分校,尾野老師也在初期與團隊夥伴線上會談、分享自己的經驗,王立中老師則扮演著其中的溝通橋樑、狸山塾的課程講師,透過遠端互動的方式陪伴著大家。
【狸山塾二期 ● 成果發表會】在社造學校的課程規劃中,會盡可能與地方的資源去做連結,因此團隊成員會尋找不同的空間,作為每次的上課地點。在這一期的課程中,我們造訪過小布麵包、高原祈艾、林園居農場,這些各具特色的空間,其實都與學員們各有淵源,每當大家走進新的地方,便會認識不同的經營模式和理念,同時也可能與新的夥伴相遇,在過程中碰撞出不同的火花。
【狸山塾二期 ● 成果發表會】
狸山塾的成員來自各方,每一期的組成背景都不同,這是社造學校的特色,卻也是運作上最大的挑戰。在第一期的課程中,參與成員的平均年齡較低、工作經驗較少,幾位仍在學的大專青年,都仍在建構對自我和未來的認知,然而第二期的學員們,有人事業繁忙、或屆齡退休,也有人已走在創業或領導團隊的路上,儘管生活仍有起伏,但大多都已發展出自己慣有的模式,去工作、生活、與人互動。
也於是當講師要帶著這些「大人」,像孩子初入學般去練習自我介紹、描繪願景,或如引導青少年去探索初心、自我對話,那感覺就像聖修伯里筆下的小王子,斜著頭望向那些在生活中互相追逐的大人,默默地喃喃自語:「真正重要的東西,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。」 這就好像王立中老師,在每次的課程中不斷提醒的,真正的挑戰不在於學會工具、方法,而是在於想法、心法的突破,而那同時也是在諸多自我成長或創業企劃的課程中,最容易被忽視的。社造學校中的講師,並非上對下的指導身份,而是以一種引導、詢問的方式去給予回饋,接著靜候另一個生命的心底兀自響起回音。 課程中每次7分鐘的作業分享,大家會拿起手邊的便利貼,寫下自己給夥伴們的心得小語,那可以是疑問、可以是鼓勵,也可以單純以一個他者的視角,去讓對方看見不一樣的自己。第二期的狸山塾課程,如今已進行到期中,願夥伴們在忙碌的生活中,也能偶爾停下腳步,寫一張便條紙給自己,等到下次再相見的時候,也許就能更自在地和彼此分享,這些日子又發現了哪些,真正重要的東西。 正想著該如何介紹狸山塾,腦中卻突然閃過李宗盛〈飄洋過海來看你〉的旋律。回想這趟剛啟程的旅途,雖然不至於用了半年的積蓄,但我們確實花了幾個月的時間,才把日本的社造學校系統,飄洋過海,運到了台地。 從起初透過和王立中老師的線上對談,藉由他參與加賀市「光輝塾」、在台北嘗試辦理社造學校的經驗,了解社造學校幕後的籌辦、分工、主持等運作方式,到後來實際與創辦人尾野寬明老師連線,聽他分享這十年來的發展歷程,我們才漸漸對台地版的社造學校,有了更清晰的想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