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地創生】喜歡地方,可以有一百種理由與一千個方法
  • 首頁
  • 共好行動
  • 社造學校
  • 創生筆記
  • 台地夥伴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聯絡我們
圖片
Access Octomono Masonry Settings

【社造學校】狸山塾第三期|課程延期公告

3/30/2022

0 評論

 
圖片

原訂於下周日(4/10)開始舉辦的狸山塾第三期課程,因近期國內疫情升溫的關係,主辦團隊決定將時程延後,至五月中再恢復舉行。

​已經報名成功的學員,將個別通知後續的課程時間,若還有想要再加入課程的夥伴,也歡迎再私訊我們報名課程喔!
0 評論

【社造學校】狸山塾第三期|開始招生囉!

3/9/2022

0 評論

 
圖片
狸山塾第三期的招生,目前已經開跑囉!歡迎在3/25(五)之前,填寫線上報名表單,一起加入社造學校的行列!

​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社造學校的運作方式,這次我們也特別規劃了「線上招生說明會」,結合台地居民卡的數位共好機制,讓有興趣了解狸山塾的夥伴們,可以在線上與團隊成員一對一諮詢討論~

這次的課程規劃,同樣延續日本加賀市光輝塾的模式,透過六次的工作坊課程,讓成員們透過作業與討論,來整理自己內心的想法,並進一步轉化為可具體實踐的行動方案。經過嘗試和挑戰之後,則會在最終的成果發表會中,和大家分享自己半年來的心得與成長。
在第二期的發表會中,讓大家最有共鳴的,便是在面對自己想做的事情時,往往會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、害怕失敗,或不知道如何設定階段性目標,而遲遲無法將想法付諸行動。

而透過狸山塾的共好社群,團體間互相支持的動力、每一次的討論與分享,便能讓人跨越心中的自我設限,無論是種東西、學樂器、接觸烘焙、挑戰創業,從當下的第一步開始,便能一天天地往前。

透過每一次的課程,來自多元背景的成員,會進到社區中的不同場域,進而了解地方的需求及資源,這也回應了社造學校的核心理念 ── 期待能培育「地方的行動者」。歡迎呼朋引伴來報名參加,一起加入狸山塾第三期的行列!

【狸山塾第三期|招生資訊】

圖片

/●/●/關於狸山塾/●/●/

狸山塾源自於日本社區營造學校,為台灣第一所取得日方正式認證與授權。邀請王立中先生擔任課程引導師與專業顧問。社區營造學校為幫助地方上人們自我探索與學習提案後,共同累積實踐的成本,透過技術移轉形式分享加賀市地方創生成功經驗,期望連結區域在地青年,發展成為地方創生青年人才培育的重要夥伴支持系統。
 透過狸山塾六次課程-- 

​►我們可以:從自我探索、凝聚企畫到行動實踐,透過線上、線下的多元活動和來自不同領域的夥伴一同成長。
►我將擁有:許多夥伴成為計畫或行動的支持者,狸山塾各期的畢業學員將成為地方共好的大家族。

/●/●/●/課程資訊/●/●/●/

【課程時間】:
Day ❶ 4/10(日) 與夥伴們的初次見面
Day ❷ 4/24(日) 把興趣轉換成言語和大家分享
Day ❸ 5/15(日) 構思小小的行動計畫
Day ❹ 6/11(六)、6/12(日) 兩天一夜合宿
Day ❺ 7/17(日) 製作打動人心的企畫
Day ❻ 8/14(日) 最終成果發表會
​【課程地點】:桃園市龍潭區及周邊場域。
【招生名額】:10~12人
【課程費用】:3,000元
◎行動企畫在台地創生計畫範圍內可獲得行動支援金。
◎錄取後請於4/7(四)前匯款完成並提供帳號末五碼,若經通知仍未繳費,即視同放棄錄取資格。

/●/●/●/報名資訊/●/●/●/●/

【報名期間】:即日起至03/25(五)
​【報名表單】:​https://forms.gle/BsjAufw4CSQzwyLn7
【面談日期】:03/26(六)~03/30(三) 線上(Google meet)
【錄取結果】:03/31(四) 晚上於台地創生FB粉專公告錄取名單, 並email通知錄取者(未錄取不另行通知請見諒)

/●/●/●/線上說明會/●/●/●/●/
​

【說明會時間】:03/16(三) 19:00 (Google meet)
【參與方式】:加入台地居民卡 Line @daichisousei ,私訊「想了解狸山塾」,即可收到說明會連結及相關資訊,並可與團隊成員一對一諮詢。( 點此加入:https://lin.ee/nM9UUQs )
0 評論

【社造學校】狸山塾二期|期末成果發表會(下)

1/27/2022

0 評論

 
圖片
在這次的成果發表會中,總共有七位學員上台發表,和大家分享自己在這幾個月當中,參與狸山塾的初衷、過程,以及最後獲得的成長和實踐的成果。

​​社造學校在每一期招生時,都會透過舉辦說明會等方式,嘗試招募到不同背景的夥伴,只要有心都能報名參與,沒有職業、年紀或區域的限制,因此會在每一期的課程中,碰撞出不同的火花。

狸山塾第一期的學員,大多以大學生及地方工作者為主,第二期則涵蓋了烘焙師傅、農夫、老師等角色,也有許多夥伴是自行經營品牌或空間的創業者,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專長和獨特思維。
上半場的分享,由小布麵包的主人揭開序幕,小布和大家分享自己對烘焙工作室的理想藍圖,以及這幾個月所進修的課程、拜訪的店家。經營小農手匠品牌的孟芬,則在這段期間著手打造理想中的生態農場和半農基地。致力於設計教育的蘇老師,也分享了他的教學成果,以及將永續概念結合產品設計的實踐。

下半場則更聚焦於此次課程的「綠色生活」主題,永浚分享了自己鋤草及種植綠肥、打造天堂花園的經過,林園居農場的林爺爺則開始構思綠色照顧計畫,想將友善農作回饋給社區志工及關懷據點,彥霖主任以「種下森林的第一步」為題,從閱讀、講座等方式為起點,邁向台地創森的造林計畫。
在社造學校的課程期間,夥伴們會在彼此分享完畢後,在便利貼上寫下自己的心得回饋,交給對方,這次的成果發表會,也透過「留言板」的設計,讓聽眾寫下自己的心得,與伙伴們分享。

發表會最後的Q&A時段,也有聽眾上台分享自己的心得,說自己也同樣不擅長將想法化為行動,但在聽完大家的分享之後,便又獲得一些鼓勵,可以回頭去思考: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?

狸山塾二期的六次課程,在輕鬆交流的分享中,暫時畫下句點,接下來將迎來第三期的招生說明會,也期待疫情能逐漸趨緩,尾野老師和王立中老師,能有機會來台灣和大家交流相會!
圖片
》狸山塾二期|期末成果發表會(上)

【狸山塾二期 ● 成果發表會】​

圖片
圖片
0 評論

【社造學校】狸山塾二期|期末成果發表會(上)

1/24/2022

0 評論

 
圖片
經過了幾個月的互相陪伴,狸山塾第二期的學員們,終於來到期末的成果發表會,同時也是六堂課的最後一次課程。大家再次相聚在小布麵包,分享自己在課程中的心得、成長,重新檢視當初設定的目標,而透過網路和親友們的宣傳,也有不少新夥伴來到發表會,在輕鬆交流的氛圍中,認識了社造學校的運作模式。

​社造學校的系統源自於日本,當初的創辦人尾野寬明,以加賀市為起點在各地設立分校,雖然社造學校有一定的運作模式和規則,但這些分校也都在各地長出了自己的特色,尾野老師則會以顧問的角色支持、參與。狸山塾作為海外的第一間分校,尾野老師也在初期與團隊夥伴線上會談、分享自己的經驗,王立中老師則扮演著其中的溝通橋樑、狸山塾的課程講師,透過遠端互動的方式陪伴著大家。
圖片
圖片
圖片

期末發表會的開場,除了由彥霖主任介紹台地創生、社造學校的緣起以外,亦藉由「台日連線」和尾野老師、王立中老師即時互動、合影,在原本的活動規劃中,是要邀請兩位從日本來台參與分享會,但因為疫情影響,只能期待日後有機會再與狸山塾的夥伴們相會。

在學員發表的部分,也延續了社造學校「7分鐘分享」的規則,在每次課程中的作業分享時段,大家都需要練習在有限的時間內,透過簡報和口語的表達,將自己的想法完整的傳達給彼此,而在發表會中,同樣需要去精煉、選擇自己的分享內容,大家也都在第五次的課程中,聆聽過彼此的簡報、互相回饋,讓發表會的分享得以順暢進行。
圖片
圖片
​為了呼應這一期的「綠色生活」課程主題,會場中也設置了攤位區,有小農手匠、野蜂覓、漂流木等小農品牌,也有小布的麵包可以選購,社造學校的存在,本來就是與在地互相連結的平台,若大家能透過消費去支持對環境友善的農產品,便是綠色生活最好的練習。

​而
在交流活動中,除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連結以外,最重要的元素,便是交流的空間是否讓人感到自在,若有讓人感到療癒的茶點,便更能讓大家輕鬆開懷。能在挑高舒適的空間中享用麵包蛋糕,一邊和身旁的夥伴聊天,也是大家喜愛在小布麵包舉辦活動的原因~

​接下來,就讓我們來聽聽看,第二期的學員們分享了哪些故事吧!
​》狸山塾二期|期末成果發表會(下)

【狸山塾二期 ● 成果發表會】​

圖片
圖片
0 評論

【社造學校】狸山塾二期|林園居,炕窯去

1/18/2022

0 評論

 
圖片
狸山塾二期的六次課程,歷經了三個多月,如今也逐漸進入了尾聲。第五次的交流課程,大家來到溪海休閒農業區的「林園居農場」,重溫童年時在田地上炕窯(khòng-iô),生火烤地瓜的溫暖記憶。
​
林園居農場的主人林木正大哥,是這次狸山塾第二期中最「資深」的同學,曾在業界當老闆的林爺爺,退休後決定返鄉經營農場,以無毒和友善種植為經營理念,打造讓親子能自在接近土地的田園。他將休閒農業的運作模式,與自己過去帶領企業的經驗結合,同時也為了認識更多地方上的夥伴,讓自己不斷學習、成長,才決定報名參與這次的狸山塾。
在社造學校的課程規劃中,會盡可能與地方的資源去做連結,因此團隊成員會尋找不同的空間,作為每次的上課地點。在這一期的課程中,我們造訪過小布麵包、高原祈艾、林園居農場,這些各具特色的空間,其實都與學員們各有淵源,每當大家走進新的地方,便會認識不同的經營模式和理念,同時也可能與新的夥伴相遇,在過程中碰撞出不同的火花。
這次來到林園居農場,大家在冬日裡協力堆窯,燒柴升火,也有人帶著朋友、家人一起同樂,大家吃著熱騰騰的窯烤餐點和甜湯,在開闊的園區散步交流,午後則騎上可愛的遊園車,跟著林爺爺到田裡挖地瓜,收穫滿滿。

​
除了親近自然的體驗行程以外,狸山塾二期的學員們,也認真地籌備著隔周日即將舉辦的「成果發表會」,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幾個月各自完成的事情、獲得的成長,大家練習製作簡報、輪流發表,交流彼此的心得與建議。

期末成果發表進入倒數,歡迎報名參加,一起來共襄盛舉!

圖片

【狸山塾二期 ● 成果發表會】​

● 時間: 111/1/23 (日) 13:30~16:30 (13:00開放入場)​
● 地點: 小布麵包 (桃園市龍潭區六槓寮路519巷13之3號)​
​
● 指導單位|國家發展委員會​
● 主辦單位|國發會台地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​
● 協辦單位|東京裏物語、桃園市龍潭區三洽水農村發展協會
►活動報名表◄​
https://forms.gle/353VZ2SCKphc9mZi9
​
►免費入場◄​
現場備有茶水點心,請自備環保餐具及水杯,
因應防疫需控管人數,欲出席者請先填寫報名表單。
0 評論

【社造學校】狸山塾二期|合宿交流活動

12/22/2021

0 評論

 
圖片
藉由合宿活動,深化學員間的交流
社造學校「狸山塾」的第二期,已進行到課程的後半段,第四次聚會的「合宿交流活動」為六次課程中的重頭戲,除了二期生以外,也有第一期的畢業生們回來參與,大家齊聚在溫馨的民宿中,共煮共食、分享計畫進度,再到戶外走踏、見習參訪,把握難得的機會深度交流。

第一天午後,大家在輕鬆的氛圍中吃著火鍋,也有夥伴帶著家人共襄盛舉。晚間課程則由彥霖主任分享「發表」的各項技巧,讓大家了解如何有效地向他人介紹自己的計畫,也學到畫面編排、照片選用等視覺呈現的注意事項,以及如何依照聽眾群的特性,調整簡報、說話的方式。
在前幾次的社造學校課程中,每位學員都會針對自己的行動計劃,分享執行的近況、遇到的課題等,這次的作業,則是讓大家以「採訪」的方式,去認識和目標相關的人事物,有人藉由走訪咖啡店來反思營運模式,也有人到社區中參加竹藝課程,或閱讀農業相關書籍來自我成長。

在第二天午餐過後,大家前往「復興食農」見習交流,趁著陽光普照的好天氣,到農場走踏、搭著貨車小旅行,除了切合「綠色生活」的課程主題,也能實際感受到,將想法付諸行動之後,便能慢慢累積出成果。

下個月,第二期的學員們也將迎來期末的成果發表會,請大家持續關注、拭目以待,也歡迎呼朋引伴來參加,一起報名第三期的課程喔!
圖片
復興食農基地見習交流
0 評論

【社造學校】狸山塾二期|期中記事

11/24/2021

0 評論

 
圖片
培育地方行動者的社造學校,在台地創生以「狸山塾」為名展開,如今已來到了第二期。半年六堂課的課程規劃,在前幾日過了半,在第三堂課程結束後,也準備迎來下次令人期待的兩天一夜合宿課程。

每次的社造學校課程,都會以「破冰」作為暖身,用各個小主題讓大家分享自己的近況,隨著課程的推進,上課的地點也在社區中的各個地方輪轉,從台地創生工作站出發,去到香味四溢的小布麵包,第三堂課則來到高原社區的創新空間「高原祈艾」,空氣中飄著淡淡的艾草香,大家吃著艾草饅頭、配著艾草茶,輕鬆又專注地聽著王立中老師的分享。
「你是誰?你想做什麼?為什麼是由你來做?」

每次的課程,講師總是圍繞在前兩個問題,在每次的回家作業中,讓學員們不斷去整理、表達,在行動之前釐清自己的願景。看似簡單的「自我介紹」,其實代表你如何去定義你自己,重點不在於過去的豐功偉業,或是此刻身上的各種身份頭銜,最關鍵的是拿掉這些外在的標籤後,能否看見最原始、純粹的那個自己。

也於是在第三堂課程,王立中老師拋出了第三個問題,從企業的核心價值為例,去引導大家反思:「為什麼這件事非你不可?你的人格特質,如何去對應你所設定的願景與行動?」
狸山塾的成員來自各方,每一期的組成背景都不同,這是社造學校的特色,卻也是運作上最大的挑戰。在第一期的課程中,參與成員的平均年齡較低、工作經驗較少,幾位仍在學的大專青年,都仍在建構對自我和未來的認知,然而第二期的學員們,有人事業繁忙、或屆齡退休,也有人已走在創業或領導團隊的路上,儘管生活仍有起伏,但大多都已發展出自己慣有的模式,去工作、生活、與人互動。

也於是當講師要帶著這些「大人」,像孩子初入學般去練習自我介紹、描繪願景,或如引導青少年去探索初心、自我對話,那感覺就像聖修伯里筆下的小王子,斜著頭望向那些在生活中互相追逐的大人,默默地喃喃自語:「真正重要的東西,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。」

​這就好像王立中老師,在每次的課程中不斷提醒的,真正的挑戰不在於學會工具、方法,而是在於想法、心法的突破,而那同時也是在諸多自我成長或創業企劃的課程中,最容易被忽視的。社造學校中的講師,並非上對下的指導身份,而是以一種引導、詢問的方式去給予回饋,接著靜候另一個生命的心底兀自響起回音。

課程中每次7分鐘的作業分享,大家會拿起手邊的便利貼,寫下自己給夥伴們的心得小語,那可以是疑問、可以是鼓勵,也可以單純以一個他者的視角,去讓對方看見不一樣的自己。第二期的狸山塾課程,如今已進行到期中,願夥伴們在忙碌的生活中,也能偶爾停下腳步,寫一張便條紙給自己,等到下次再相見的時候,也許就能更自在地和彼此分享,這些日子又發現了哪些,真正重要的東西。
0 評論

【社造學校】淺山共好的「狸山塾」

11/16/2021

0 評論

 
圖片
正想著該如何介紹狸山塾,腦中卻突然閃過李宗盛〈飄洋過海來看你〉的旋律。回想這趟剛啟程的旅途,雖然不至於用了半年的積蓄,但我們確實花了幾個月的時間,才把日本的社造學校系統,飄洋過海,運到了台地。
 
從起初透過和王立中老師的線上對談,藉由他參與加賀市「光輝塾」、在台北嘗試辦理社造學校的經驗,了解社造學校幕後的籌辦、分工、主持等運作方式,到後來實際與創辦人尾野寬明老師連線,聽他分享這十年來的發展歷程,我們才漸漸對台地版的社造學校,有了更清晰的想像。​
​「要如何找到有興趣參與的人?如何訂出時間表、找到上課空間?要如何營造自由交流、互相支持的正向氛圍?」

作為日本海外第一間社造學校,台地創生的團隊夥伴們,在實作的過程一邊摸索、修正,歷經今年七月的第一期狸山塾招生、結業,如今第二期的課程也持續進行當中,每個月都會迎來一場聚會。
 
取名「狸山塾」,一方面是團隊所在的淺山農村,與里山概念的潛在連結,另一方面則是藉由活潑好動的果子狸,來期盼每次的聚會交流,都能充滿生命力和趣味。

​社造學校的核心精神,是要能在社區中培育「行動者」,參與成員的條件,沒有任何的身分、年齡限制,也因此會吸引到不同背景的成員,大家透過課堂作業練習企劃的撰寫,在實作的過程中分享心得,藉此獲得不斷前進的力量。
(圖片說明:狸山塾第一期影像紀錄)

​大學生、農夫、烘焙師、教育工作者、公務人員……,來參與狸山塾的夥伴各有所長,即便位於不同的生命階段,卻仍能自在的交流對話。在第一期當中,有人鼓起勇氣,說出自己一直以來想學做麵包、想學吉他的夢想,也有人跨出一步,開始改變生活習慣,或者畫出藍圖,動手改造工作空間。

​除了透過每次的聚會交流,分享彼此的行動計劃以外,每次的課程也都會安排在不同的社區空間,或透過兩天一夜的合宿活動,深化成員之間的交流,在最後也會在社區中安排公開的成果發表會,讓更多人參與成員們的學習成果。

​ 
從想法到行動,有時確實是極遙遠的距離,藉由團體的動力、人與人之間的連結,我們便有機會跨越眼前那片困難重重的海,從當下的那一步開始,成為社區中的下一個行動者。
圖片
0 評論

【社造學校】尾野老師與「光輝塾」

11/13/2021

0 評論

 
「社區營造學校」(社造學校)是什麼?
 
社區在哪裡?營造的方式是什麼?學校長什麼樣子?第一次聽到社造學校的人,通常都會在心中浮現這些疑問,腦中浮現台灣各鄉鎮推動社區營造的案例,而後看見一群人正襟危坐,在教室裡聽著前方的講師上課,桌上放著厚厚一本關於社區營造的課本……
 
然而實際上的社造學校是,一群不同世代、背景的人,每個月一次地聚集在社區中的各個空間,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想法,偶爾認真對話討論,有時輕鬆吃吃喝喝,未必要有明確的課程、教材,人與人之間的連結、交流, 便是互相學習的起點。
圖片
社造學校創辦人尾野寬明|圖片來源:光輝塾官網
談及社區營造的意象,許多人會將公部門的政策運作、社區的環境硬體建置、居民們的行動參與等概念交融,但若回歸本質,「社區」其實就象徵一群人的聚集,「營造」則代表實際採取的行動,「學校」蘊含不斷成長的意義,因此所謂社區營造學校,其實就是一場接著一場的「行動者培育計畫」。

​
「一年培育十個人,十年後,社區就會有一百個行動者。」
 
這是社造學校的創辦人尾野寬明,一直以來所懷抱的信念。2011年,他於加賀市設立第一間社造學校「光輝塾」,以「地域課題解決塾(まちづくり学校)」的概念到日本各地區設立分校,至今已有23個社區在用各自的方式運作。

​台地創生的「狸山塾」,便是第24所認證分校,也是第一所設立於日本海外的社區營造學校。
圖片
圖片來源:光輝塾粉絲專頁
圖片
圖片來源:光輝塾粉絲專頁
即便各分校有自己獨特的運作方式,社造學校仍有其基本的運作方式:
 (1) 十人左右,背景多元的參與成員
 (2) 為期半年,平均每個月一次聚會
 (3) 自我探索,找出自己的方向行動
 (4) 連結共好,夥伴和社區都是資源

在半年六次的課程中,參與成員從陌生到熟識,想法從概念化為具體,課堂上除了交流分享,也安排企劃、簡報等課程,成員在實踐自身計畫的同時,也能獲得身旁夥伴的支持、建議,最後的公開發表會,再向更多人分享自己的行動成果。

​在王立中老師(東京裏物語)的社造學校系列文章中,便詳細的介紹了社造學校的運作模式、尾野老師創辦社造學校的歷程,以及實際參與光輝塾的經驗。透過這些方式,台地創生團隊也正嘗試著在台灣,找出屬於我們自己的運作方式,也於是有了接下來的故事──「狸山塾」。
圖片
0 評論

服務項目

共好行動
社造學校
​
創生筆記

台地創生

台地夥伴
團隊介紹
​聯絡我們​

工作站聯絡資訊

325 桃園市龍潭區龍新路三和段1392之1號​
諮詢專線:(03) 479-1925
合作接洽:daichisousei@chisou.co
©台地創生 2021.
​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首頁
  • 共好行動
  • 社造學校
  • 創生筆記
  • 台地夥伴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