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地創生】喜歡地方,可以有一百種理由與一千個方法
  • 首頁
  • 共好行動
  • 社造學校
  • 創生筆記
  • 台地夥伴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聯絡我們
圖片
Access Octomono Masonry Settings

【創生筆記】如果天堂也有十字路口。

2/22/2022

0 評論

 
圖片
圖片來源 © The Villages (Facebook)
住在陽光普照、庭院開闊的獨棟房屋,走出門便能跟同是高齡者的鄰居們聚會小酌,或愜意地開著高爾夫球車,到社區中購物、健身、打球、喝下午茶,在上完肚皮舞課後去看場電影,需要時也能到社區裡的診所,做復健及健康檢查...

你曾想像過這樣的退休生活嗎?若有機會讓你遠離家庭、忘卻年齡,拋下所有包袱盡情享受人生,你是否也會和這些「村民」們做出相同的選擇?

這是美國最大的退休社區「群村」(The Village),他們以「佛羅里達州最友善的市鎮」為號召,從2010年開設至今,已召集了多達15萬位村民遷居,佔地142平方公里,並仍持續在擴張、興建當中,甚至已超越了曼哈頓的市鎮規模。
圖片
圖片來源 © Ted Eytan
在奧地利紀錄片導演 Valerie Blankenbyl 的作品《你的天堂我的家 The Bubble 》中,訪談了幾位群村的村民,他們大多是從美國北方遷居往南,為的是在辛勤工作數十年退休後,能有個地方安度晚年,享受夢想中的奢華生活。

當你行走在群村的街道上,會發現除了各場所的工作人員,以及原本的當地人以外,很少能看見年輕人的身影,在這樣同質性高的社群中,村民們得以忘卻自己和年輕人的年紀差異,且由於膚色、社經地位、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場都較相近,身處其中的人便因此能感到,這個社區確實相當地「友善」且自在,完美無比。

對於導演來說,除了好奇高齡者們的理想生活環境以外,她也想知道,這樣的完美需要付出什麼代價?而這個由家族企業所運作的龐大社區,在持續擴張的過程中,又對周遭的環境和居民們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?
圖片
圖片來源 © Curtis Simmons
圖片
圖片來源 © The Villages (Facebook)
在群村的官網上,可以看見一片翠綠的高爾夫球場,沿著海岸線不斷延伸,然而在紀錄片中,導演也帶著我們走到原本居住在當地的人們家中,聽他們訴說,如何想盡辦法對抗群村的擴張、守護原本的環境生態。隨著社區版圖的擴大,許多農人開始出售土地,公共場域和私人財產的界線,也愈發模糊不清。群村的管理團隊,更開發了自己的報紙、廣播,透過各種管道不斷放送,強化村民們的認同,卻也在村內與村外間,築起了一道高牆。

​在地方創生的領域中,也時常會出現這樣的兩難,一群有著共同價值和生活想像的人,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家園,但又不可避免地,會對周遭的人和環境造成影響。這時候究竟是要試著打開庭院、共榮共存,還是如紀錄片中群村的做法般,在道路中設立一道道柵欄?

「大家都知道,我們大多數人都生活在網路和現實世界的泡泡中。」導演以泡泡 (The Bubble) 作為片名,無非是想提醒我們:那些晶瑩剔透的,看似美好但實則脆弱。或許有些人能在泡泡裡安穩度過餘生,但更多人卻是在烈日升起,泡泡消融、爆破之後,才終於張開雙眼親自去看──眼前究竟是誰的天堂,哪裡又才是自己真正的家?
圖片
圖片來源 © Valerie Blankenbyl


※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,為公視紀錄觀點所播映之《你的天堂我的家 The Bubble 》,其中亦收錄奧地利紀錄片導演 Valerie Blankenbyl 之訪談,並參考群村(The Village)之官方網站資訊撰寫而成。
0 評論



發表回覆。

服務項目

共好行動
社造學校
​
創生筆記

台地創生

台地夥伴
團隊介紹
​聯絡我們​

工作站聯絡資訊

325 桃園市龍潭區龍新路三和段1392之1號​
諮詢專線:(03) 479-1925
合作接洽:daichisousei@chisou.co
©台地創生 2021.
​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首頁
  • 共好行動
  • 社造學校
  • 創生筆記
  • 台地夥伴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