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讓地方頭痛不已的環境議題,「柴山潟」作為河流的匯集處,承接了許多上游產業帶來的垃圾,便有大學生在周邊區域片山津發起「垃圾太郎」的計畫,以桃太郎的概念出發,透過「浮球放水流」等活動,蒐集河川垃圾路徑資料,並與當地居民、學校、漁業工會和潟湖研究者合作,持續談討如何解決垃圾問題。 而就如台灣大多數的地區,加賀市也同樣面臨空屋閒置的問題,因產權分配、維護不易等緣故,使原有住宅日漸荒廢,對治安及市容造成負面影響。來自慶應義塾大學的1期生金田ゆりあ,便與當地的酒館老闆合作,蒐羅加賀地區的女性手工藝品,舉辦「老媽藝術展」,並結合民間「おくりいえ」送家計畫,邀請當地民眾共同整理、活化空屋。 另一個經典的行動計劃,則與「總湯」的「風呂道具」有關。2期生伴野綾,以公共澡堂為中心,觀察人們洗澡時攜帶的沐浴用具,在調查了100個人的沐浴桶後,將內容畫成插圖、出書辦展覽,後來還在溫泉區賣起了周邊產品。和空屋計畫的金田ゆりあ一樣,伴野綾也在兩年的行動計劃完成後,持續參與Plus Kaga的組織活動,以工作人員的身分協助各專案的運作。 在這些大學生們的行動計劃中,可以看見不同世代之間的互動,以及外地人進到社區所帶來的不同觀點。當我們思索著地方的未來,努力去連結資源、活絡社群的同時,若能將社區的大門打開,也許就能看見更多不同的可能。 「與其說我們現在的問題是要增加人口,不如說是該面對現實,減緩人口減少對這個社會產生的衝擊。」就如王立中老師在他的書中,引用的市役所公務員發言,面對時代變動的必然,我們需要不斷地觀察、提案,並找到自己的行動方案,一步步地慢慢實踐。 》Plus Kaga 大學生行動計劃(上)《 ※ 本文資料來源參考Plus Kaga官網、教育部地方創生推動中心北區中心舉辦之「2021台日地方創生協力論壇線上會議」中三島由樹老師之分享,以及王立中老師之著作《微觀的地方創生》,2021,斑馬線文庫。
0 評論
發表回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