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想要藉由這本雜誌,讓大家可以更自在的到各地生活、生存,展現各式生活狀態。」 |
「麵包書」是什麼?能吃嗎?為什麼到處出現在各個獨立書店的書櫃裡? 由裏路出版發行至今第九期的《地味手帖》,是一本聚焦地方的風格情報誌,持續介紹著全台各地的生活價值觀。而近期的麵包書出走、麵包書巡迴講座系列活動,則希望能讓紙本與對話,如麵包車般四處移動,走遍各地。 在 2/12 (六) 的麵包書巡迴講座中,地味手帖的主編董淨瑋,來到了北投的山峸二手書店,與書店店長王政中進行分享對談,兩人除了熱愛閱讀的共同點以外,還有「移動」這個共同的連結。 王政中在經營現在的書店空間以前,曾透過腳踏車書店的方式四處擺攤、賣書,推廣閱讀,董淨瑋則分享,自己雖然出生在大台南地區,但因為家人親族橫跨各地,逢年過節會四處移動,對「家」的概念也因而變得更加開闊。 這樣擅於移動的基因,也在地味手帖中如影隨形:第0期的「流動生活」便介紹了二地居的生活方式,第6期的「移動販賣車」也帶著讀者上山下海,每一期都用不同的主題,去探索在地方生活的各種可能。 |
| 談起對「地方」的認知,王政中認為,有一群人在一起生活,就可以稱做是地方,董淨瑋則分享自己編輯地味手帖的初衷,是希望「地方」不再只是離散地,而是大家的歸屬。 受到日本圈外編輯的都築響一影響,董淨瑋也開始去思考:是否有機會從鄰近的現實中,找到地方的趣味性?就如都築響一追逐著東京的日常,我們要如何找到地方較少被關注的樣貌,同時又能創造出框架外的想像、觀察到在地方生活的趨勢? 在這次的麵包書巡迴講座中,我們跟著主編董淨瑋,一起回顧了地味手帖的創辦初衷,也透過文字和影像,再次認識了這些在地方上生活的人們。若說「麵包」象徵著現實的日常需求,那這一本本的「麵包書」,也將同樣在出爐、叫賣的過程中,成為地方人們生活、移動的重要養分。 |
「不論對或錯,都有太多其他的可能性,我們不妨活在那個比較溫柔而不確定的地方。」
── Pema Chödrön
0 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