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地創生】喜歡地方,可以有一百種理由與一千個方法
  • 首頁
  • 共好行動
  • 社造學校
  • 創生筆記
  • 台地夥伴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聯絡我們
圖片
Access Octomono Masonry Settings

【創生筆記】東川Style的小鎮策略

11/9/2021

0 評論

 
圖片
《東川Style:北海道8000人小鎮的創生故事》 (時報出版)
2020年8月,第1期的《地味手帖》以「地方個性」為題,介紹了台灣各個角落充滿地域生活感的人事物,每當在島內移動,各鄉鎮的樣貌便各自顯現。而相對於大都市的線性發展、朝向天際的意圖,小鎮的各方人馬則安穩落地、匍匐前進,緩緩長出屬於地方的個性。
 
移居是一種、回鄉是一種,以一個外地人的身分去愛一個地方,也是一種。只要那份認同感接上了,便不乏與地方連結的無數種方式,而近日再讀《東川Style──北海道8000人小鎮的創生故事》,更進一步地讓人去思考,要如何運用公部門的策略,將人口流失的危機,轉化為創生的可能?
圖片
東川町小鎮大街|圖片來源:Carol Lin
​雖說是地方小鎮,但位於北海道中央的東川町,其實有著交通樞紐的地利之便,距離旭川車站和機場不遠,且潛藏無數自然環境資源。近年來除了大型戶外運動品牌進駐,更有許多個性小店開枝散葉,外地人先是初訪觀光,而後一再回頭,促成了許多人口移居的機會。
 
小鎮如人,個性難以簡述,書中有諸多迷人案例,在此則來談談鎮公所的幾項有趣策略:
一、打造小鎮品牌形象
雖然東川町原本並沒有攝影的風氣,但地方政府在1985年開始以寫真(攝影)為主軸,發表「寫真之町宣言」、制定相關條例,舉辦東川町國際攝影節。雖然推行過程難免有反對聲浪,但以攝影活動去對外行銷,也成功帶動了當地的觀光產業,居民因此逐漸建立認同感,也提升了對家鄉的環境意識。

​二、革新鎮公所文化
相較於我們一般對公務員的既定形象,東川町鎮公所培養了自己的獨特文化,例如將一般從國家拿補助款的被動狀態,轉為向國家調度資金的主動思維,或開放公務員去民間企業研習、向外交流等等。不因為沒有預算、沒有先例就止步不前,也因此可以用更開放的冒險精神,去執行小鎮的各項業務。
圖片
地方品牌東川米|圖片來源:Carol Lin
 三、與外人連結的制度
除了透過短期駐居體驗、移住獎補助等方式,吸引外地人到東川定居,鎮公所還推出了寫真之町的「股東制度」,運用可以扣稅的「故鄉納稅」機制,讓外地人選擇自己有興趣投資的專案,並獲得相關優惠、贈禮。專案內容涵蓋文化、環境、教育、產業等面向,有點接近以地方政府為名義發起群眾募資,讓住在小鎮之外的人,也有機會支持地方的事務,並藉此產生連結與認同感。

​社區是一個持續變動的有機體,無論是當地的居民、企業,或掌握資源的地方政府,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每一個地方都有其適合的獨特模組,無法完全參照、複製,但有些思維和精神,或許是能互相學習的。
圖片
英國人開設的咖啡廳|圖片來源:Carol Lin
人的個性,是一一天慢慢長成的,地方的Style亦如是,若用30年、50年,或更長的時間軸去看,許多當下難以分明的,將會變得清晰可見。

※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為《東川Style──北海道8000人小鎮的創生故事》,2019,時報出版。內文之東川町照片來源採用CC授權,攝影者為台灣作家Carol Lin,近年關注日本深度旅行,並著有《小島旅行:跳進瀨戶內的藝術風景》、《味之宿:究極旅館美學》等旅遊書籍。
0 評論



發表回覆。

服務項目

共好行動
社造學校
​
創生筆記

台地創生

台地夥伴
團隊介紹
​聯絡我們​

工作站聯絡資訊

325 桃園市龍潭區龍新路三和段1392之1號​
諮詢專線:(03) 479-1925
合作接洽:daichisousei@chisou.co
©台地創生 2021.
​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首頁
  • 共好行動
  • 社造學校
  • 創生筆記
  • 台地夥伴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