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地創生】喜歡地方,可以有一百種理由與一千個方法
  • 首頁
  • 共好行動
  • 社造學校
  • 創生筆記
  • 台地夥伴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聯絡我們
圖片
Access Octomono Masonry Settings

【創生筆記】復興食農|小農夫大成就

12/24/2021

0 評論

 
圖片
在上個月的2021地方創生年會中,參與者們在入場時,會拿到一瓶手作釀造的檸檬果醋,上頭貼著「復興食農」的可愛貼紙,當天的交流晚宴上,幾位復興食農的核心成員,也爽朗地自我介紹,笑著提醒大家:「這果醋得放上三個月,別急著打開喝啊。」
 
帶皮的檸檬還在緩緩浸泡,台地創生的團隊夥伴們,卻已迫不及待地動身,帶著社造學校狸山塾的第二期學員,在合宿活動的見習行程中,爬上山路,來到復興食農──青松基地參訪交流。復興食農由一群在地的媽媽組成,在近期釋出的〈復興青農形象影片〉當中,能看到她們溫柔知性的身影,實際見面互動時,卻又展現她們出活力十足、爽朗大方的一面,讓人像是走進大自然般,身心都輕鬆了起來。

狸山塾二期的同學們,在復興食農姿怡、小俞的導覽之下,認識了她們的團隊理念、推動食農教育的心路歷程,也在青松基地和華音山莊散步走踏,度過充實又悠閒的周日午後。
圖片
圖片
圖片
幾年前,一群百吉國小的家長們,在孩子即將踏上畢業旅行時,發現班上有些同學因為家中經濟因素,無法負擔出遊旅費,於是便有了「靠自己去畢旅」的發想,由家長帶著孩子,開始種植蘿蔔等作物,在收成後透過擺攤、網路等方式宣傳販售,用自己的力量去籌措旅費。
 
在陪伴作物長大的過程中,孩子們了解到食物生產的不易,無形中培養了愛惜食物的精神,讓學校的營養午餐廚餘逐漸減少,而看到孩子們認真除草、期待發芽的眼神,也讓家長們深受感動,如今這樣的作法已成了畢業班的慣例,甚至還有班級會用自己種植的作物,來舉辦意義深遠的謝師宴。

​當初這些家長,或許還不知道自己在做的,便是這幾年風行校園的「食農教育」,而在孩子們畢業後,她們組成復興食農團隊,繼續推動食農相關的各項議題,在人口流失、老化的復興區中,思考如何讓年輕人看見未來。


 除了百吉國小以外,復興食農的團隊,也會定期到三民國小、巴崚國小,以及大溪的千心幼兒園,協助老師們進行食農、養雞課程,並依循往例在收成之後,結合學校或社區的活動,擺攤販售農產及加工品,藉由家長、民眾的支持產生正向的產業循環。
 
在區域產業的推動方面,復興食農團隊則持續嘗試不同的做法,例如推動農遊經濟、藉由「遊曆台七」旅遊護照串聯社區,成立「青年農業推廣協會」,提供農業人才的培訓、諮詢及顧問服務。

動能滿滿的復興食農,隨著活動範圍的擴大,當初對孩子們的愛,也延伸到了社會的不同角落,在接觸到憨兒照護機構──幸福基金會之後,她們發現民眾大多捐贈罐頭類物資,缺少生鮮蔬果類均衡營養,於是便合作架設頂樓高架智慧農園,藉由科技輔助讓大孩子們接觸農藝,種出幸福。
 
台地創生夥伴們這次造訪的「青松基地」,同樣也是復興食農對於社會關懷的實踐,她們期盼以課程、空間的方式,取代傳統的社區共餐,陪伴長輩們的生活,在一起做菜頭粿、湯圓的過程中,讓大家放輕鬆,重新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。
 
無論是小孩、長輩,或是社福機構中的大孩子,復興食農團隊們「小農夫大成就」的信念,已陪伴許多人在農作的過程中,更真實地認識土地,在一天天的耕耘當中,長出力量去認真生活。
圖片
0 評論



發表回覆。

服務項目

共好行動
社造學校
​
創生筆記

台地創生

台地夥伴
團隊介紹
​聯絡我們​

工作站聯絡資訊

325 桃園市龍潭區龍新路三和段1392之1號​
諮詢專線:(03) 479-1925
合作接洽:daichisousei@chisou.co
©台地創生 2021.
​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首頁
  • 共好行動
  • 社造學校
  • 創生筆記
  • 台地夥伴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