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地創生】喜歡地方,可以有一百種理由與一千個方法
  • 首頁
  • 共好行動
  • 社造學校
  • 創生筆記
  • 台地夥伴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聯絡我們
圖片
Access Octomono Masonry Settings

【創生筆記】在地物產與通路的對話(下)

11/22/2021

0 評論

 
圖片
圖片來源: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官網

Part2|市場趨勢,由誰來創造?

若你走進超市、賣場,到了販售雞蛋的專區,會發現相較於以往,架上多了許多「非籠飼雞蛋」的選擇,無論是平飼或放牧,這些以動物福利為核心的雞蛋品牌,都比以前還更多元,價格也親民許多。
 
這樣的市場轉變,不只需要花上許多年的時間,更需要多方協力合作。家樂福文教基金會的執行長蘇小真分享,她也是在深入了解畜牧業的產業結構之後,看見背後的問題和可能性,才開始與動保團體合作,透過「友善雞蛋聯盟」的標章,去推動傳統籠飼雞蛋的轉型。
 
笑稱雞蛋在台灣是種「政治商品」,不能隨意漲價,蘇小真認為友善雞蛋的價值,不只是因為國際上早已先行的動保意識,更牽涉到用藥、食安,以及社會大眾的消費意識問題。當消費者對購買雞蛋沒有品牌忠誠度,不知道如何辨識雞蛋品質,通路端便有責任去推動產業轉型,即便挑戰了既有的市場和產業結構,但仍選擇以價值為核心開始做起。
圖片
圖片來源:cottonbro
在議題小聚的提問段落中,大家也談起了現今社會的貧富差距,在消費選擇上的潛在問題:「這些更友善、健康的產品,大多價格較為高昂,會不會變成服務有錢人的專利?」
 
蘇小真則以手機的市場為例,說明某些知名品牌,也曾是少數人擁有的奢侈品,但後來也隨著大眾化漸漸普及,以友善雞蛋而言,也是從小眾族群開始著手,慢慢影響消費者的習慣和意識,同時要不斷地和蛋農溝通、取得信任,讓先鋒部隊把道路走寬,價格才會隨之降低,再藉由和其他通路或餐廳的合作推廣,一步步帶動市場的轉型。

Part3|在地飲食,未來的可能性

從小農品牌出發,談到生產者如何穩定生產品質、練習與通路對接,再從通路去反思如何帶動市場,更結構性地推動飲食產業的轉變,跟著兩位講者走過一趟食物產銷的歷程,讓我們得以用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待飲食議題。
 
就如蘇小真所言,當你仔細去觀察整個產業鏈,會發現除了打造更多小農品牌以外,還有很多環節存在著縫隙,需要從不同的角度施力。例如工業化生產造成分配不均、供需不對等的剩食議題,家樂福嘗試與社區食物銀行合作,讓生產鏈末端的資源得以回流地方,將原有的產業問題轉化成正向循環。
 
在對議題有更深的認識之後,再回到社區的觀點去思考,便會發現更多的可能性。謝昇佑就以傳統社區的柑仔店為例,去對照當今便利商店的功能差異,發現除了銷售商品以外,柑仔店有更多連結情感、提供支持的功能,是一種相對永續的社區型經濟。
圖片
圖片來源:Wikimedia Commons
地產地銷,在社區內循環的經濟體,蘊含著哪些可能性?蘇小真分享,工業化的生產講求效率、規格化,因此除了剩食問題以外,也容易產生許多格外品,以友善雞蛋而言,若能以低於市場價格的方式,讓格外品在地販售取貨,便有機會同步解決包裝浪費的問題,達到減塑的效果,若能透過社區共生廚房等方式,將食材提供給在地弱勢團體,也能在地方上創造出不同的價值。
 
無論是產業或文化,飲食議題的推動,都需要漫長的過程才能看見改變,而投入地方工作的過程,也如小農默默耕耘,將自己相信的價值注入產品。「練習去把自己的理念說出來,就會找到自己的盟友。」原來那些在前方開出一條路的人們,都是帶著如此堅定的信念,看著遠方,一步步向前走著。

》在地物產與通路的對話(上)《
0 評論



發表回覆。

服務項目

共好行動
社造學校
​
創生筆記

台地創生

台地夥伴
團隊介紹
​聯絡我們​

工作站聯絡資訊

325 桃園市龍潭區龍新路三和段1392之1號​
諮詢專線:(03) 479-1925
合作接洽:daichisousei@chisou.co
©台地創生 2021.
​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首頁
  • 共好行動
  • 社造學校
  • 創生筆記
  • 台地夥伴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