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地創生】喜歡地方,可以有一百種理由與一千個方法
  • 首頁
  • 共好行動
  • 社造學校
  • 創生筆記
  • 台地夥伴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聯絡我們
圖片
Access Octomono Masonry Settings

【共好行動】青年們的狸山記憶

11/18/2021

0 評論

 
圖片
「藉由實習,可以讓每位學生有更多機會嘗試不同工作、扮演不同社會角色,發現自己真實的潛力和興趣,為自己的學習累積豐富歷程。如果想要更清楚的認識自己,找到目標及方向,實習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段過程。」

「實習的時間過得很快,在三洽水這段時間裡,學到了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,與不同領域的同學、同事一同相處,並磨合培養感情成為最佳團隊。除了做文創設計以外,還體驗了農村生活、學習如何從有機堆肥開始種植有機蔬菜,及除雜草、採菜技巧等知識,其中也使用了小牛農機,將堆肥與土質均勻攪鬆,播下蔬果種子。​」
這是來自龍華科大文創系的阿純,在參與了夏日實習計劃之後,所寫下的心得。

​在今年暑假,有五位來自中央大學、龍華科大的學生,來到三和社區參與了一系列的體驗活動,並結合自己的專長回饋地方,阿純便是他們的其中一員。
 
在都市長大的他們,鮮少有機會待在農村生活,也於是在跟居民們互動的過程中,學到了許多生活的知識。

有在地媽媽帶著他們實作客家菜包、紅豆粄,也有農夫教學耕作技巧、農機具操作,除了生活上的體驗與成長,也有土壤科學、里山倡議及敘事能力等讀書會課程。​
在朝夕相處的生活體驗中,原本互不相識的成員,也漸漸培養出了默契,在一同參與社造學校──狸山塾第一期的交流活動後,也認識了更多在地的夥伴,彼此分享自己一直以來想完成的事,如學做麵包、學吉他、做生態觀察……等等。

​除了向社區居民學習以外,五位青年也透過採訪的方式,記錄了當地三位媽媽的生命故事,有擅長米食的春嬌阿姨、手工藝精湛的彩蓮阿姨,還有投入地方社區工作的甘金玉理事長,每個人都熱情地分享自己的故事,也讓青年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涯選擇。
 
完成文字、影像的採訪工作後,具設計專長的成員,嘗試運用自己的所學,將實習歷程排版、編輯,製作成〈三洽水狸山記憶〉地方刊物,並由台地夥伴蘇老師協助指導,替青年們與三和社區留下美好夏日的足跡,也藉此迎來接下來新的開始。
圖片
〈三洽水狸山記憶〉刊物內頁
0 評論



發表回覆。

服務項目

共好行動
社造學校
​
創生筆記

台地創生

台地夥伴
團隊介紹
​聯絡我們​

工作站聯絡資訊

325 桃園市龍潭區龍新路三和段1392之1號​
諮詢專線:(03) 479-1925
合作接洽:daichisousei@chisou.co
©台地創生 2021.
​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首頁
  • 共好行動
  • 社造學校
  • 創生筆記
  • 台地夥伴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