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地創生】喜歡地方,可以有一百種理由與一千個方法
  • 首頁
  • 共好行動
  • 社造學校
  • 創生筆記
  • 台地夥伴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聯絡我們
圖片
Access Octomono Masonry Settings

【共好行動】台地居民日常交流會

11/10/2021

0 評論

 
圖片
龍新路三和國小旁,一棟兩層樓的小小民宅,騎樓下停滿機車,一群人端著鍋碗瓢盆忙進忙出,問候的話語聲此起彼落,而隨著日頭漸升、氣溫回暖,客廳也逐漸被飯菜香佔據──台地居民的日常交流會,就此正式展開。
 
人與空間,是互相依存的關係,一間空蕩閒置的房子,需要人們的進駐、日常的生活流動,才得以被喚回生命力,而對於一群需要互相連結、交流的人們,有個舒適自在的空間能駐居,亦是同等重要的生活需求。

​台地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,便是經歷這樣的過程,從一個以人為中心、依理念聚集而成的團隊,到一個具體有形的「工作站」,就好似一個尋求安居的家庭,得要天時、地利、人和,才有機會安然落地。在社區中尋訪空間,不同於在網路上查找租屋資訊,得親自潛身探問鄰里、找尋契機。找到有緣的空間後,還需著手整頓、裝修,才有了今日舒適的客廳、廚房,以及工作團隊的辦公室。
圖片
在居民們的交流會中,長輩們自在地以客語對話著。談起過往回憶,大家都還記得現在工作站的位址,曾是間人來人往的理髮廳,替無數個家庭打理頭髮,每一次的剃刀起落聲,都剪進了大人小孩們的記憶裡。這樣讓人們日常聚集的場所,也曾經歷它沉寂、冷清的時期,至今才又重新開張,與社區人們的過往連結在一起。
​
在《開一間鼓勵交流的社群咖啡館!》一書中,曾介紹了日本一個以手工雜貨為核心的咖啡館,素未謀面的人們,因著對手作的愛好,聚集在一起交流作品、技術,進而形成社區住民間的連結網絡。而在民以食為天的台灣,我們則善於用美食與人連結,每個人端出自己的拿手好菜、擺滿餐桌,便是一頓年節等級的滿漢全席。
圖片
圖片
十幾位台地居民的組成中,各自都有和社區的獨特連結,有長期參與環境教育中心的志工、帶領遊客體驗客家米食的達人,有開店創業的烘焙師、咖啡店長,茶藝師和學校校長,也有八十餘歲仍健朗務農的伯伯。話題從家庭聊到身體保健、從烹飪手作聊到飲食節氣,客家文化中的「冬至食粄圓」,便也在這轉涼的天氣中,圓圓滿滿地在餐桌上再現。
 
就像對美食的渴求一樣,人和人之間互相連結的需要,很難有真正被滿足的一天。對台地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而言,整個台地都是我們的行動範圍,而我們有個位於龍新路三和段1392號的基地,每當鐵門被拉開的時候,便又是台地居民們熟悉的日常起點。
0 評論



發表回覆。

服務項目

共好行動
社造學校
​
創生筆記

台地創生

台地夥伴
團隊介紹
​聯絡我們​

工作站聯絡資訊

325 桃園市龍潭區龍新路三和段1392之1號​
諮詢專線:(03) 479-1925
合作接洽:daichisousei@chisou.co
©台地創生 2021.
​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首頁
  • 共好行動
  • 社造學校
  • 創生筆記
  • 台地夥伴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