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地創生】喜歡地方,可以有一百種理由與一千個方法
  • 首頁
  • 共好行動
  • 社造學校
  • 創生筆記
  • 台地夥伴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聯絡我們
圖片
Access Octomono Masonry Settings

【共好行動】回家的路,我們一起來守護

11/13/2021

0 評論

 
圖片
飄著小雨的涼涼清晨,兩台遊覽車在三合里集會所旁停駐,四五十位大人小孩身著輕裝、手持工具,聚集在集會所中,聽著前方的指揮官說明路況,儼然要踏上征途,蓄勢待發。外頭的軍警弟兄穿戴反光背心,望著路段上的車流來往,在這條居民熟悉的主要幹道上,潛藏著無數待殲滅的大敵,它們蟄伏在草叢中、路燈下,日復一日地等待被挑起,企盼著今日將上演的這場戰役。
 
長夾、手套、鐵鉤,這是今日戰士們的標準配備,無論年紀輕重,人人都手持垃圾袋,沿著龍新路三和段的兩旁前進,原本緊密的隊伍愈拖愈長,每個人緊盯自己眼前的獵物,小至菸蒂、塑膠袋、寶特瓶,大至紙箱、鐵桿、絨毛玩偶,甚至是整包被丟棄的垃圾,都是今日要收集的戰利品。
車速快、車流量大、地形蜿蜒起伏,這是龍新路三和段的特徵。作為連接龍潭與新埔兩地的主要幹道,居民與學子透過它往返通勤,它是人們回家的路,但卻只是不斷地被經過,而沒有人停下來守護。並非無心,而是當地的環保志工大多年紀較大,65歲以上的平均年齡,要維護道路的整潔相當不易,也因此道路兩旁的垃圾日漸堆積。
 
在幾天前的台地居民交流會中,在地的居民就曾提及,有時會看到一些汽車駕駛,直接打開車窗向外丟棄垃圾,將餐盒、飲料包裝拋向田野草叢後呼嘯而去。也於是今日的撿垃圾行動,不只是為了打理道路的容顏,更像是對汽車駕駛們的宣示:回家的路,請讓我們一起來守護。
這次擔任環保志工的人們,由中央大學「We Care 環境教育」服務學習中心號召而來,有來自各科系的大學生,也有教職員帶著小孩同行,在撿垃圾的過程中實踐環境教育,看著小朋友們從草叢中翻出各種垃圾,驚呼連連,不禁也讓大人們期許自己要做好榜樣,在日常中愛護環境、身體力行。
 
雖然心有餘而力不足,仍有許多垃圾沒能帶走,但有著軍警單位的協力,大家也順利完成道路清淨的任務,而後便跟著三洽水環境教育中心的導覽人員,徒步上山、認識周邊生態,在享用完民風餐、參與刺激的台地居民卡抽獎之後,到和窯文創園區體驗柴燒陶藝,一整天的行程,無論情感、知識、行動層面,都與環境有許多連結。
圖片
台灣首位鯨豚攝影師,《鯨豚記》的作者金磊曾說過,關注環境議題的人都帶著一種「悲觀的積極」,明知道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,難以復原且複雜難解,但卻還是想用自己的力量做點什麼。參與這次環保行動的夥伴們,看著路旁被隨意丟棄的垃圾,應該也會有這樣矛盾的心情吧!即便一個人的力量不大,但還是相信著自己能為身邊的環境,再多做些什麼。
0 評論



發表回覆。

服務項目

共好行動
社造學校
​
創生筆記

台地創生

台地夥伴
團隊介紹
​聯絡我們​

工作站聯絡資訊

325 桃園市龍潭區龍新路三和段1392之1號​
諮詢專線:(03) 479-1925
合作接洽:daichisousei@chisou.co
©台地創生 2021.
​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首頁
  • 共好行動
  • 社造學校
  • 創生筆記
  • 台地夥伴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聯絡我們